-
貝多芬留下的頭發,意外揭開了家族情感糾葛之謎
他在絕望中寫下一封《海里根遺書》,描述疾病不但帶來困擾和痛苦,還讓他變成格格不入的怪人。他要求醫生在自己去世之后,徹查那些糾纏了他一輩子的疾病。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貝多芬頭發有什么好研究的。 -
專訪人類學家蕭鳳霞:把中國作為歷程
她形容自己是一位“不安分的人類學家”,常常想要挑戰既有研究范式,在碑林、族譜、祠堂和村民的訴說中,尋找歷史與當下重疊的暗影,揭開掩藏在日常背后權力的呢喃低音。 “人家常常問我,你做了幾十年南中國的研究,為什么你現在跑到中東和非洲去了。我說沒問題的,對我來講中國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一個過程,哪些過程最有意思、最有需要研究的地方,我就去哪兒。” “人類學最要緊的就是培養同理心,了解和尊重他人……別讓界限定義你,應由你自己定義你的界限。這些都是讓我們可以被稱為人的最大公約數,可以達到這個境界的話,你的學術就有了普遍的感染力,這也是我從文學中悟得的道理。” -
牟潤孫三緘其口的一段經歷
牟先生對早年的一段經歷三緘其口,給為他作年譜者留下了不少困惑。 -
陽光里,他不疾不徐地講著故事丨紀念萬瑪才旦導演
-
01:46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丨那年今日
鄧麗君出生于中國臺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14歲就推出了個人首張專輯,16歲因演唱臺灣連續劇《晶晶》同名主題曲而成名。她的經典曲目數不勝數。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于泰國清邁逝世,終年42歲。任時光匆匆流去,那些動人的旋律一直留在人們心中...... -
蘭斯·萊迪克:感謝他干凈正直的熒屏形象丨逝者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回憶恩師周一良先生
我雖然選的是中國近現代史,但對于世界史尤其是日本史也很感興趣,特別喜歡聽周先生講的日本明治維新史,這一直影響到我后來的研究方向。 -
諾曼·雷諾茲:去往另一個星球丨逝者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憶文化奇人朱季海
當會務組的人要登記朱先生的單位時,他說:“中國朱季海,亞洲朱季海。”又問他的職業,回答說:“無業游民。”弄得工作人員莫名其妙。 -
自編自導自演,拿下威尼斯評審團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