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沖9分,這部黑馬劇太頂了!
-
貝多芬留下的頭發,意外揭開了家族情感糾葛之謎
他在絕望中寫下一封《海里根遺書》,描述疾病不但帶來困擾和痛苦,還讓他變成格格不入的怪人。他要求醫生在自己去世之后,徹查那些糾纏了他一輩子的疾病。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貝多芬頭發有什么好研究的。 -
許倬云:東林傳統與無錫士紳家族丨倬彼云漢
無錫士大夫家庭中如此特殊的風氣,和蘇州的富商大賈、庭園詩酒不同;和常州的狀元宰相之家,收集文物、書籍的風氣,也頗為不同。晚清到民國,如此文化區,恐怕只有江蘇的太湖周邊、湖南的長沙周邊以及福州周邊這幾處,出現大量讀書人家,延續家風,投身地方公益事務。 -
專訪人類學家蕭鳳霞:把中國作為歷程
她形容自己是一位“不安分的人類學家”,常常想要挑戰既有研究范式,在碑林、族譜、祠堂和村民的訴說中,尋找歷史與當下重疊的暗影,揭開掩藏在日常背后權力的呢喃低音。 “人家常常問我,你做了幾十年南中國的研究,為什么你現在跑到中東和非洲去了。我說沒問題的,對我來講中國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一個過程,哪些過程最有意思、最有需要研究的地方,我就去哪兒。” “人類學最要緊的就是培養同理心,了解和尊重他人……別讓界限定義你,應由你自己定義你的界限。這些都是讓我們可以被稱為人的最大公約數,可以達到這個境界的話,你的學術就有了普遍的感染力,這也是我從文學中悟得的道理。” -
牟潤孫三緘其口的一段經歷
牟先生對早年的一段經歷三緘其口,給為他作年譜者留下了不少困惑。 -
陽光里,他不疾不徐地講著故事丨紀念萬瑪才旦導演
-
柔韌中生猛:“廣州是深綠和深紅”
八個多月的廣州生活,是終生辛勞的魯迅少有的休息與精神上的解脫時期。 魯迅嘗言:“倘說中國是一幅畫出的不類人間的圖,則各省的圖樣實無不同,差異的只在所用的顏色。黃河以北的幾省,是黃色和灰色畫的,江浙是淡墨和淡綠,廈門是淡紅和灰色,廣州是深綠和深紅。”諸多人眼中的廣州,都是一個文化的矛盾體。 -
不考公不考研,全職兒女月薪四千
-
張如怡:聆聽工業文明下的低聲細語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比事故更陌生,比廢墟更完整丨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