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助力下,讀心術真的開始起風了
研究人員通過磁共振成像(fMRI)結合人工智能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可以讀懂一個人可能想說的短語或句子,由此有可能真正讀懂一個人的想法。
責任編輯:朱力遠
語義解碼器訓練示意圖。
讀心術或讀腦術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大事。在傳統上,讀心術被認為是屬于算命先生的特殊本領;在生活中,也有人憑借生活閱歷和經驗,通過觀察人們的面部表情來猜出他人內心的想法。
在對大腦的科學研究深入之后,尤其是可利用一些工具和設備研究大腦的活動、生物電流現象,以及各種神經遞質的釋放和水平后,有可能比較清楚地讀懂大腦的想法和思維過程,而非靠察顏觀色的猜測,因此在此基礎上的讀心術才有比較可靠的科學基礎。
現在,通過腦機接口,已經可以讀懂一個人的想法,并且大腦的意識可以通過輸出神經元輸送到四肢,產生行動。如果殘障者失去了手臂,通過在大腦中植入芯片,把殘障者的想法(生物電流)輸出到配置的機械手上,可以像指揮自己的手一樣命令機械手拿起杯子,給殘障者喝水。
另外,腦機接口也可以把癱瘓患者的大腦活動解讀成文字。但是,這種方法需要靠植入大腦電極,安全性尚難保證,同時非侵入性的腦電圖(EEG)(在大腦上戴帽子收集附著在頭皮上的電極測量大腦活動)收集大腦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