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基層黨代表的公益路:從銀醫服務到鄉村振興
編者按:多年來,建行的優秀基層黨代表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閃光,匯聚起一片片愛心、一份份感動。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建行數以萬計黨員先鋒奮斗在基層的身影。
“親愛的老師,這個是我媽媽準備的,您一定要帶走!”一袋袋馕、雞蛋被孩子們曬得黝黑的小手倔強地塞進“標兵老師”的行囊中。
達布達爾鄉位于氣候惡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塔吉克民族是游牧民族,牛羊走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為了上學,孩子們要翻越兩三座山,學校設施也很簡陋。1996年,中國建設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營業部在這里捐建了第一所“建行希望小學”。
2001年8月,李向黨參加”情系帕米爾世紀行“希望小學捐助活動
2001年,中國建設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營業部組織開展“情系帕米爾世紀行”活動,幫孩子們開拓視野。建行新疆區分行黨委宣傳部部長、公關部總經理李向黨至今還記得學校師生們圍著老師和捐贈的電子琴的場景,一個如饑似渴地學、一個手把手仔細地教,令人動容。
2001年,建行“標兵老師”彈響高原上的電子琴
實際上,李向黨和“向黨工作站”自初創起,便將公益活動納入品牌建設中。在“向黨工作站”的帶頭作用下,新疆區分行全行一起做公益蔚然成風。
27年間,每年往返三千多公里捐資助學獻愛心,每年為“建行希望小學”累計捐款70余萬元,捐贈物資、組織師生交流培訓等折合人民幣300余萬元。
李向黨 黨的十六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黨委宣傳部部長、公關部總經理
流動理發鋪
2017年,李向黨報名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來到了深度貧困的和田墨玉普恰克其鄉巴什加依村。剛開始與維吾爾族老鄉接觸的時候,工作開展阻力不小。
在走村串戶時,他特別留意老鄉的舉動,了解他們的生活細節。一次聊天時,他無意中聽到老鄉抱怨“理發太貴了”,這一下碰觸了向黨。“改變村容村貌是使命所在,改變老鄉的形象也很重要呀。‘從頭再來’就是和鄉親們親近的最好契合點!”李向黨興奮不已。
從此李向黨工作到哪兒,理發鋪就開到哪兒。“老鄉們很可愛,絕對信任我,雖然咱水平有限。”他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向黨流動理發鋪”踐行著和村民最美好的約定
有了這一份份信賴,村民的心熱了,彼此的情暖了,群眾基礎越來越好,工作推進也越來越順。隨著建行捐贈幫扶力度的加大,養鵝場、加工廠先后建起來……2020年10月,巴什加依村正式脫貧摘帽,村民們也站在了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駐村工作結束后,李向黨只要有機會去村里,“向黨流動理發鋪”都會開張,這成為向黨和老鄉們之間最美好的約定。
“向黨公益”生態林
“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夢想……”這是建行新疆區分行營業部河南路支行員工與自閉癥兒童共度的第四個兒童節,建行人用歌聲和舞蹈傳遞著“善”的溫度。
新疆區分行河南路支行員工與自閉癥兒童共度的第四個兒童節
在“向黨工作站”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建行人自覺投身到公益活動中。“朱超帶你做公益”帶動800人次參與、開展10多次圓夢行動;“五人愛心隊”持續數年捐款,惠及140余名學子……
2020年勞動節前夕,新疆區分行營業部舉辦“向黨暖心港灣有愛致敬勞動者”活動
2022年,李向黨帶領大家成立柔性課題小組,搭建起“向黨公益”的文化體系、制度體系、運行載體和形象標識,并確定了長遠發展重點項目。
據介紹,“向黨公益”在“三帶一融合”創新實踐中,不斷拓展在新階段的內涵和外延,更帶動和輻射越來越多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讓“公益的生態林”層林盡染天山南北。
伸出溫暖手,打開愛心門
王紅梅 黨的十七大代表,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我是一個得到很多的人,我應該去回報,我應該去播撒”,樸實的話語,卻是黨的十七大代表王紅梅投身公益事業的初心。
山西省臨汾市隰縣貂家裕村,五六十個孩子圍在王紅梅身邊聆聽勵志故事,興奮地擺弄手中的學習用品。這是“紅梅公益”正在行動。
從2003年開始,時任“紅梅理財中心”主任的王紅梅帶著員工和客戶一起資助貧困學生,獻出愛心和力量,默默堅持了19年。
時間回到2003年,當時,中心門口有一對經營修理自行車的聾啞三口之家,女兒每天會到網點存入當天收入的十幾元錢。王紅梅很關心這家人,經常給小姑娘一些吃穿用品。一天,小姑娘提著飯盒去辦公室找紅梅,在紙上寫“我媽媽看您最近心情不太好,讓您嘗嘗我家的紅薯,媽媽說您笑起來最好看”,她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想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繼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從那時起,王紅梅帶領大家開啟了公益之路,她將第一站定在了貂家裕村,也是那個小姑娘的家鄉。后來,她積極組織員工為臨汾市貧困山區孩子們捐款捐物。每年農耕時節,她還帶領員工與孩子們一同撿麥穗、拔蘿卜,帶孩子們植樹采摘,在互動的過程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2021年,紅梅理財中心負責人師瑞霞和“紅梅班”孩子們互動聊天
奉獻一份愛,點燃一片光
2007年,王紅梅帶領員工和客戶資助臨汾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學校也將兩個班級命名為“紅梅班”。夏天,他們給孩子們送蚊帳、鋪床單;冬天,他們給孩子們捐贈保暖校服。她還發起眾籌倡議書,員工自主捐助和轉發,不到半個月就籌集3萬元,為孩子們舉辦了一場“六一”盛宴。
2021年,紅梅理財中心志愿者給孩子們鋪上嶄新的床單
后來,盡管王紅梅已經離開原單位,但仍在跟原來的老員工一起默默的資助著貧困山區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一代代“紅梅人”堅持行走在公益道路上。
公益融真情,愛心無止境
十九年光陰,寒來暑往,“紅梅公益”事業一代代傳承,越來越多人參與進來,起初就是幫幫忙,出出力,后來開始共同策劃公益活動、共同走訪、共同捐款。現在,有“紅梅公益”這座橋梁,更多愛心人士開始資助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或提供就業機會,資助孩子們創業。
2019年,“紅梅理財中心”志愿者和臨汾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一起做游戲
“紅梅理財中心”也將公益活動和“勞動者港灣”、臨汾市政府的工會愛心驛站結合起來,在廳堂做公益,提供流動茶水車、飯涼加熱、免費打印、開放洗手間等暖心服務,也因此先后榮獲了山西省金融工委“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和“媽咪小屋”的榮譽稱號。
正如“紅梅公益”的傳承人、現任山西臨汾鼓樓支行行長師瑞霞所說:“世界的美好,莫過于愛心在循環,善心被傳遞。”
堅守初心,以民為本
時隔20年,劉艷仍記得醫院大廳內排隊掛號長長的隊伍,大多是外地來的患者和家屬。沒排上的人只能苦等一夜,甚至好幾夜,才能見上醫生一面。“在旁看著實在難受,真心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劉艷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法。苦等10年后,她抓住醫療系統信息化改革的契機,與醫院合作研發“一卡通”系統,徹底解決徹夜排隊的民生問題。
劉艷與301醫院掛號收費人員交流銀醫“一卡通”系統使用情況
“最初就是想建立一個又‘快’又‘好’的內部文化氛圍,當客戶提出服務需求的時候,我們能快點,再快點,給客戶好的體驗。”劉艷打造了“劉艷快線”勞模志愿服務團隊,將擔當精神與公益精神落到實處。
劉艷 黨的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分行資深副經理兼分行營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總行營業部總經理
自1982年在建行工作以來,不論刮風下雨,每年3月5日,劉艷都會帶著團隊在解放軍某醫院開展“學雷鋒”公益活動。醫生護士看到她都會熟稔地問候一句“你們來了啊”。一句看似簡單的問候,是對她二十余年堅守初心做公益的由衷肯定。
心系群眾,溫暖同心
2022年初,為響應號召,關心留京的戶外勞動者,劉艷和團隊在總行指導下策劃開展“在京過年、溫暖同心”的港灣公益行動。
戶外勞動者參加“在京過年、溫暖同心”公益活動并合影留念
“你們一直想著我們這些老同志,真的很感謝!”北京市西城區槐柏樹街北里的社區老人感動地說。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帶著團隊與社區開展“慰問前輩”“宣講知識”“凈化社區”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
劉艷在分行營業部給女性騎手介紹建行5G+智能銀行
在劉艷的帶領下,北京市分行營業部與社區居民建立了深厚感情,為社區助困、愛心防疫、金融宣講等需求提供新金融解決方案,讓公益服務走出去、活起來,切實服務社區居民。
牢記宗旨,擦亮品牌
從建設“銀醫特色港灣”到“快診通”的迭代優化,她將品牌打造成為銀醫合作的典范;在節假日組織客戶一同投身公益,她將金融服務與社會公益相結合;提倡在港灣配備AED急救設備、開展救護培訓,她將“公益基地”打造得更安心。疫情期間,她帶領團隊挑燈夜戰,春節期間現場辦公,2天時間圓滿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擴建的發熱門診自助機增加掃碼聚合支付功能。
“劉艷快線”勞模志愿服務團隊走進養老驛站開展志愿服務
展望未來,劉艷表示:“我將和團隊員工一起,深入踐行公益‘三帶一融合’理念,創新思路方式,探索長效機制,擦亮公益品牌,帶動更多機構和客戶一起做公益,匯聚更多公益力量幫助弱者、溫暖大眾、服務社會,為構建助他、開放、共享的建行公益新生態貢獻基層力量。”
打造“三帶一融合”的港灣
入職十五年,張麗麗扎根基層一線,創新打造“青年之家港灣”“黨史主題港灣”等;她守護百姓“錢袋子”、號召捐贈愛心書籍、助力青年走向社會。
此外,她聯合資深法律從業客戶組成金融法律咨詢服務小分隊,走進當地社區、企業,解讀《民法典》,舉辦法律講座,受眾達400余人;與食品企業客戶聯合開辦生活安全知識大講堂,義務講授食品安全;聯合天津古文化街管委會舉辦公益路演,向游客宣傳旅游安全、金融安全等知識。
張麗麗 黨的十九大代表,建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黨委委員
張麗麗走進天津南開華夏小學,為孩子們講解如何識別真假人民幣
營造人間親情在的“港灣”
在多年基層工作的經歷中,張麗麗結識到許多社會弱勢群體,殘障人士李阿姨就是其中一個。每次看到李阿姨,她都主動迎出去,攙扶她進營業大廳,安排到“勞動者港灣”休憩區,“特”事特辦,拿出紙條,讓李阿姨慢慢地寫出業務需求。逢年過節,她也會帶著志愿隊成員走訪慰問李阿姨,陪她聊天嘮嗑,了解生活狀況。
張麗麗與志愿隊成員一起到李阿姨家走訪慰問,將“建行溫度”和“港灣溫情”送到客戶身邊
張麗麗還時刻關心偏遠、貧困山區孩子的學習教育。2020年6月,分行與共青團天津市委、天津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手,共同啟動了“書送希望·與愛同行”工程,打造“港灣書架”,先后為陜西對口扶貧地區和本市寧河區農村等地區學校贈送書籍等學習讀物8000余本,惠及3000余名貧困地區兒童。
吹響黨員集結號的“港灣”
以支行本部為陣地,張麗麗打造“黨史主題港灣”,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干力量的“永遠跟黨走—新金融志愿服務隊”。他們進校園,向少年兒童開展“財商教育”宣傳,為中小學生講述“紅色金融史”;進鄉村,向村民講解如何使用“裕農通”獲取便捷金融服務;進工地,向農民工講授手機銀行操作方法和金融安全知識。
截至目前,天津南開支行的“新金融志愿服務隊”已有100多名志愿者,輻射30多個鄉村和社區,累計開展服務1000余次。
張麗麗深入工地宣傳預防金融詐騙知識
入職以來,張麗麗扎根基層一線,把公益理念引入“勞動者港灣”建設,創新推動“港灣”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擦亮建行“勞動者港灣”品牌。
天津南開支行“永遠跟黨走──新金融志愿服務隊”在“港灣”啟航
播撒希望的種子
霍德村是西藏拉薩市尼木縣海拔最高的牧區之一,海拔5100多米,高寒缺氧、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全村共96戶532人,人均年收入僅3200元。2014年10月,羅丹作為建行駐霍德村第四批駐村工作隊的隊長來到了這里。
羅丹 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西藏拉薩開發區支行高級副經理
在走訪調研時,羅丹了解到,村里草場嚴重退化,暴雨季節山體滑坡,山石時常滾落下來砸死牛羊,建網圍欄迫在眉睫。于是,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四處籌集資金65萬元,購買了3萬米網圍欄,與隊員們搶占牧草生長旺盛期,不分晝夜勞作,僅用一個月就將霍德村2000多畝草場全部圍了起來。當年,被圍起來的牧草長勢喜人。
羅丹與村兩委一起協調霍德村各組放牧草場區域
羅丹駐村期滿,返行當天,村民自發“攔”住了他,央求鄉長把羅丹留在正在改變、充滿希望的村里。雖然上有70歲老母,下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但看到鄉親們滿懷期待的眼神,羅丹向分行提出了延長駐村的申請。這一“駐”又是三年多。
收獲花開的喜悅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羅丹帶領駐村工作隊積極向總分行、西藏交通廳、農業農村局、自治區扶貧辦等部門申請專項扶貧資金。在多方爭取下,他們最終籌集2800多萬元資金為村里修橋鋪路、通水通電。
半年多時間,70公里的公路直達每個村民小組,霍德村祖祖輩輩用腳踏出來的簡陋小徑變成了幾米寬的大路,有的甚至修成了柏油馬路。村民們有的買車開始跑運輸,有的合伙做起小生意,村里的牦牛和羊毛制品賣出去了,外面的蔬菜水果運進來了,孩子們去上學更方便了……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村民的人均年純收入從2014年的3200元增長到2017年的1.2萬元,3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爸啦”是跟羅丹沒有血緣關系的六個孩子對他的稱呼。駐村期間,他了解到部分貧困家庭的情況,產生了資助的想法。2014年至今,他陪孩子們度過了每一個兒童節,捐助資金2萬余元。
當時,索曲還是幼兒園的學生,不明白“資助”的意思,但她滿心歡喜,因為有一個“爸啦”給她買玩具、裙子和學習用品,教她說話、寫字。現在,她上了小學,每月都會跟“爸啦”通電話,她告訴“爸啦”一定會考上大學,到外面看世界。
羅丹和霍德村里的孩子在一起開心的合照
他的大女兒笑言:“我上小學時,爸啦給我過兒童節都沒有這么上心過,他是霍德村孩子們的好爸啦。”
2022年3月,西藏啟動拉薩南北山承包造林項目,中國建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承擔了白定村總面積2278.5畝,共計268667株綠化苗木的種植任務。羅丹主動請纓,加入項目專班常駐現場,和其他同志一起搶抓苗木種植關鍵期。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他們在貧瘠、寒冷、陡峭、高海拔的石頭山上挖了12.4萬個樹坑,種下了3萬多株樹苗。
羅丹感慨:“我剛在拉薩參加工作時,這里植被稀少,春秋一刮風滿嘴沙。十年后,這將是一片茂密的林海,我們的子孫后代將受益無窮。”
這些來自建行的優秀基層黨代表,駐扎在全國各地,他們從銀醫服務一線到鄉村振興沃野,從天邊的青藏高原到身邊的社區校園,從一個人,到帶動一群人,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彰顯擔當作為,在奉獻回饋社會中盡顯榜樣風采。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