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大地深處的楚國秘密

      “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銅綠山海量的銅證明,楚莊王一點沒有夸大其辭。他的楚國,無論是會盟諸侯的文治還是攻城略地的武功;無論是倔強霸蠻的楚人性格還是洪鐘大呂的楚國音樂;無論是陰郁敬鬼的楚風還是蕩氣回腸的楚辭——楚國的崛起之路,因銅綠山的加持而所向披靡……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沿著陡峭的臺階拾級而上,山頂,有一方平地。平地一側,我看到了那種聞名已久的植物。并不起眼,略似蜀中常見的掃帚草,但更矮;也有點像蘭花草,但葉子更細。未到花期,沒有圖片上燦若云霞的紫紅。再仔細觀察,的確神似牙刷,難怪,民間把它稱作牙刷草。其實,它的學名叫海州香糯,而另一個名字更廣為人知:銅草花。

      不難想象,三千年前,當那些苦苦尋覓的先民在這片低緩的山坡上,看見漫山遍野的銅草花時,該有多么激動,甚至激動得欣喜若狂。因為,銅草花是一種重要金屬的標識——凡是有它生長的地方,大地深處,一定就有銅礦……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位于湖北大冶市城西三公里處。 (IC Photo/圖)

      禮物

      宴會結束了,楚成王送給前來覲見的鄭文公一筆厚禮。

      這筆厚禮,以今天的市價估算,約合人民幣兩三萬元。不過,在遙遠的春秋時代,其價值卻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這就是銅。當鄭文公帶著一千斤銅返回鄭國時,楚成王越想越后悔,他派使者追上鄭文公——他一定想收回這些銅,但這樣做不僅將得罪鄭國,還將成為天下人的笑話。

      楚成王的后悔有著非常明確的現實考量。先秦時期,古人把國家大事歸為兩件,即《左傳》所說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盡管《左傳》的原意是指祀禮與戎禮,但后人把它進一步延伸,認為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戰爭。而不論祭祀還是戰爭,都離不開銅——祭祀要鑄造大量青銅器;至于戰爭,銅是制造武器的必需品。與石器時代那些石制、骨制和木制的兵器相比,銅制兵器所向披靡,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青銅濫觴于龍山文化時期,夏朝開始進入青銅時代,而商朝和周朝,則抵達了青銅文明的巔峰。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或鉛的合金,中國古代稱為金、吉金。構成青銅的化學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占比達八成以上的銅。沒有銅,就沒有青銅;沒有青銅,就沒有青銅文明。

      對楚成王來說,他后悔,并非心痛那一千斤銅。銅,他有的是。他擔心,鄭國把這些銅拿回去鑄造兵器。于是,他要求鄭文公承諾:楚國贈送的銅,只能用于禮器。

      追溯楚國根源,它曾經卑微得可以忽略不計。論級別,在公侯伯子男中屬第四級:子。論始封土地,不過五十里。有一個故事頗能說明楚人立國時的弱小:熊繹被封為楚子后,建了一座廟堂。廟堂落成,要舉行首次祭祀,才發現窮得連作犧牲的牛也沒有。堂堂一個“國家”,竟然拿不出一頭牛,可見這個“國家”的微型和寒酸。窮生奸計,熊繹帶人到鄰近的鄀國偷了一條小牛。小牛偷回來后,熊繹怕失主找上門,只好連夜殺牛祭祀——而當時的規矩是,祭祀都在白天。從那以后,楚人竟形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習俗:所有祭祀,都在夜間。

      如同涓涓細流也能匯聚成汪洋恣肆的大江大河一樣,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奇跡就可能誕生。于楚國而言,如果說立國時它就像一朵風中不引人注目的火苗的話,那么,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發展,到春秋初葉的楚子熊通時代,楚國已經崛起,成為諸侯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存在。

      公元前704年,也就是熊通在位第三十七個年頭時,他支使隨侯向周天子要求,晉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星歌 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国产免费三级a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福利国产秒拍,成年片黄色大片网站视频